子午流注的运用
一、干支配阴阳
干支的阴阳属性,前已述及,天干属阳,地支属阴。但从干支本身来说又各有阴阳。
天干中的甲、丙、戊、庚、壬属阳,称阳干;乙、丁、己、辛、癸属阴,称阴干。
地支中的子、寅、辰、午、申、戌属阳,称阳支;而丑、卯、已、未、酉、亥属阴,称阴支。单数为阳,双数为阴;奇为阳,偶为阴。
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有阴阳,干支亦然。事物阴阳之间的运动才能产生无穷的变化。
干支本身一方面包涵着万物的生长、繁盛、衰老、死亡、更生的涵义在内;另一方面又有「数」的含义,数字不论大小都不出奇偶,奇数为阳,偶数为阴。
二、天干配五行
把天干分成五对:甲乙、丙丁、戊己、庚辛、壬癸。
结合五行方位配属五脏,其方法是:天干甲乙与五行中的木相配(甲乙东方属木位);天干丙丁与五行中的火相配(丙丁南方属火位);天干戊己与五行中的土相配(戊己中央属土位);天干庚辛与五行中的金相配(庚辛西方属金位);天干壬癸与五行中的水相配(壬癸北方属水位)。
同时十干配属五行,根据天干的阴阳属性,则五行亦有阴阳之分。
甲乙东方属木,甲为阳木,乙为阴木;丙丁南方属火,丙为阳火,丁为阴火;戊己中央属土,戊为阳土(燥土),己为阴土(湿土);庚辛西方属金,庚为阳金(燥金),辛为阴金(清金);壬癸北方属水,壬为阳水,癸为阴水。
三、地支配五行
十二支分别配属五行,其方法是:寅卯属木,已午属火,申酉属金,亥子属水,辰未戌丑属土。
为什么呢?地支在运气上主要用来纪月,每年农历二月建卯,三月建辰,四月建已,五月建午,六月建未,七月建申,八月建酉,九月建戌,十月建亥,十一月建子,十二月建丑。由于寅卯是正月、二月,为春季,木旺于春,所以寅卯属木;已午是四月、五月,为夏季,火盛于夏,所以巳午属火;申酉是七月、八月,为秋季,金旺于秋,所以申酉属金;亥子是十月、十一月,为冬季,水旺于冬,所以亥子属水。
五行之中以土最为常态化,土旺四季,就是说一年四季皆有土。旺的月份每年是春三月(地支属辰),夏六月(地支属未),秋九月(地支属戌),冬腊月(地支属丑)。由于土旺四季的关系,所以辰未戌丑都属于土。
四、地支配三阴三阳六气
十二支除配属五行外,主要是配属三阴三阳六气。
三阴是厥阴(一阴)、少阴(二阴)、太阴(三阴);三阳是少阳(一阳)、阳明(二阳)、太阳(三阳)。
六气是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。六气中火与暑属于同类,因此把火分为君火、相火,而不列暑。
于是有:巳亥厥阴风木,子午少阴君火,寅申少阳相火,丑未太阴湿土,卯酉阳阴燥金,辰戌太阳寒水。
为什么如此配属?解释有二:
1.十二支的前六支属阳属刚,后六支属阴属柔,前后配合起来,构成上述相配情况。
2.三阴三阳有正化、对化的不同。正化是指六气的本气一方。十二支中寅卯辰位居东方,巳午未位居南方,申酉戌位居西方,亥子丑位居北方。
午的位置在正南方,所以君火生午,也就是正化于午;午的对面是子,因此对化于子,所以子午均属少阴君火。
未的位置在西南方,同时未在月份上是每年六月(长夏),土旺于长夏,所以土正化于未;
未的对面一方是丑,因此对化于丑,所以丑未均属太阴湿土。寅的位置在东方,东方属木,因为木生火;寅的对面一方是申,因此对化于申,所以寅申均属少阳相火。酉的位置在西方,西方属金,所以金正化于酉;酉的对面一方是卯,因此对化于卯,所以卯酉均属阳明燥金。戌的位置在西业方,西方属金,北方属水,因金生水,所以戌属水,也就是正化于戌;戌的对面一方是辰,因此对化于辰,所以辰戌均属太阳寒水。亥的位置在北方北方属水,因水生木,所以亥属木,也就是正化于亥;亥的对面一方是已因此对化于巳,所以巳亥均属厥阴风木。
五、天干五行配合十二经
阴性的乙和阳性的甲同属东方之木,肝胆适相配合而为表里;阴性的工和阳性的丙同属南方之火,心与小肠互为表里;
阴性的己和阳性戊同属中央之土,脾与胃互为表里;阴性的辛和阳性的庚,同属西方之金,肺与大肠互为表里;
阴性的癸与阳性的壬同属北方之水,肾与膀胱互为表里。至于经有十二,天干只有十个,余下心包和三焦,但三焦为阳气之父,属腑;包络为阴血之母,属脏;二者互为表里,同为相火。
六、天干五行配合五输穴
五输穴都是可以用天干所属的阴阳五行去代表它。根据「阳井金、阴井木」的原则,阴干方面,任何阴经的井穴都属于乙木,荥穴属丁火,输穴属己土,经穴属辛金,合穴属癸水;阳干方面,任何阳经的井穴都属于庚金,荥穴属壬水,输穴属于甲木,经穴属于丙火,合穴属于戊土。
阴以阳为刚,阳以阴为柔,两者结合起来,刚柔相济,就成为阴阳各经的五输穴。
五输穴与天干结合,其顺序是:井穴是乙庚相合,荥穴是丁壬相合,输穴是甲己相合,经穴是丙辛相合,合穴是戊癸相合。
子午流注在阳时必取阳经的阳穴,在阴时必取阴经的阴穴,都是固定的。至于每一阴经或阳经,始开井穴的日子,该经所属的天干必与当日的天干相同;而属于某一经的五输各穴,在开穴的时候,这个时辰的天干也必与该穴所属某经天干相同。
刚柔相济,五行化生,相克而能相合。这是根据物理学「同性相斥,异性相吸」的原理而来的。例如带着同种电荷的物体,互相排斥,带着不同电荷的物体,互相吸引。
阳性和阴性五行的离合也同此理。又如,阳性的庚金能克阳性的甲木,但阳刚的庚金和阴柔的乙木相配,不仅不相克,还能刚柔相济。